話說南朝齊梁時代,姑蘇為魚米之鄉。在楓橋左近有一漁戶,姓張名通,娶妻趙氏,老而無子,只生一女,名叫可兒,生得秀媚無比。這一年可兒長到十五歲,張翁患病,竟自死去,剩下母女二人,靠著打魚為生。那時兵戈滿地,賦稅繁重,他等漁戶,每日均納稅課三二十文。恰巧張家的打魚網兒偏偏壞了,卻又湊巧那雙釘補的船又自壞了,趙氏不肯空交魚稅,便不打魚,在岸上搭個席棚權且度日。趙氏已是六十將近之人,經不得愁苦,也就病了,奄奄一息。可兒無錢買藥,只是終日啼哭,看看日重一日。
恰巧這日,可兒正在啼哭,忽由外面走進一個婆兒,問了姓氏,原來婆子是個著名馬伯六,積世老虔婆。往常已將可兒看在眼裡,今日打經過,恰聞得哭聲,因此進來打探動靜,當下說道︰「老嫂,請放寬心,待我給你請醫調治,你在蘇州打聽,誰人不知我賈善人家。可是姑娘,你今年十幾歲了?」可兒說道︰「我十五了。」婆子道︰「好個聰明孩子,疼死我了。」說著拿出十兩銀子,遞與可兒,趙氏此時只有磕頭而已。
婆子說道︰「想你小孩子家,未必知道醫生去處,索性老身走一遭,替你去便了。」說著起身而去。走有片刻,便同個醫生來,診了脈,只說了個重病的狠,胡亂開了方子,拿了馬錢,便自走去。這裡又央婆子打藥回來,可兒煎給趙氏吃了,依然不好,那上三、五天,竟自長逝。
可兒伶仃弱女,猝遭大故,束手無策,正自守屍而泣,恰巧婆子走來,急忙勸住可兒,便出去買了衣衾棺木,請僧眾,就河邊誦經,超度三天上,抬到義地上埋了。此時知道的,都替可兒懷著鬼胎;不知的,哪個不說婆子義氣。
當下葬埋已畢,婆子道︰「姑娘你一個人還能在河邊住嗎?你又無親可投,依我之見,便到我家,胡亂還有飯吃。」可兒思前想後,只得如此。當下謝了又謝,便收拾一應傢俱,隨了虔婆,逕向她家而來。
到得門前,便有幾個不三不四的人和婆子打眼色,可兒已是納悶。進得門,走過幾個院落,來到一所深邃院子,早有許多花朵般女子迎了上來,向婆子或叫嬸娘,或叫姑母,其稱不一,都在破瓜年紀,衣服華麗,舉止妖嬈,見了可兒,無不評頭論足。
可兒正在莫名其妙,只見婆子發話道︰「你媽也埋啦,你也來到這裡了,可是你知道我是作什麼的嗎?老實對你說,我這裡就是勾欄曲院。千不該萬不該,你自己不該來到這裡,既到此處,別無話說,你也是個明白孩子,不用我費話勞神,從今後,習學彈唱,接客留人,好吃好穿,我決不難為你,你要有一點含糊,你來看!」說話之間,將皮鞭拿下,便等可兒回話。
此時可兒如夢方醒,痛苦不已。虔婆大怒,過來便打,眾姐妹作好作歹,將可兒簇到一間屋內,連忙勸道︰「姑娘你不要哭呵,已舊是已舊了,何必自找苦吃。」可兒一想也是道理,二返來到虔婆屋中,拭乾眼淚,說道,從今後應酬客人,但是不能過夜,俟有從良機會,不可攔我贖身。
虔婆一聽眉頭一皺,計上心來,連忙帶笑說道︰「我說你是明白孩子,果然不錯,就依你便是了。」於是將可兒修飾的花明柳媚,學學小曲,便做起送舊迎新的勾當來了。
也是可兒相貌出眾,性格溫存,不上兩三個月,芳名便自大噪起來,富商大賈誰不垂涎。幾番婆子欲要梳攏,可兒只是不依,虔婆靠她賺錢,也不敢深拂其意,便緩了下來。秋來春去,一年過去,可兒色藝俱進,不止曲兒唱得好,人也日漸豐腴標緻,登門尋歡客川流不息。
這天可兒侑酒回來,帶些醉意,時當炎夏,天氣燥熱。可兒叫娘姨去澡盆內放些水,寬去衣服,沐浴一番。酒興蒙,春懷駘蕩,不免有些情動,也斜杏眼,軟癱在天然椅上,也未穿衣,便自昏然睡去。
猛可地,帳後轉出一人,可兒睜眼看時,卻不認得,只半甦醒間,更顯眼波流媚,款款動人。那人赤著身體,走向前,便將可兒抱住,此時可兒欲待聲張,已來不及。說不盡半推半就情形,那人去陽物上抹了唾沫,分開玉股,去緊暖香溫處,只一頂,便連根搠了進去。
欲知可兒後事如何,且待下回分解。